一个农民,一个画家,
中间差了多少荒僻的乡野与彩色的幻想?
但是,谁又能说
农民就不能懂艺术呢?
▲《婚礼》熊庆华
他就是熊庆华
湖北人桃市永长河村农民
他
受到家人、邻居的嘲讽
过去的十几年,他是村里唯一的“留守青年
拿着微薄的收入埋头画画
邻里视他为“怪人”,不务正业。
6岁他第一次涂鸦,
在练习本上用铅笔涂鸦
或在课本背面练习白描
从此迷上小人书,模仿画册,还画得很像
却受到周围人无情的嘲笑
▲《163空间》熊庆华
熊庆华说,自己只对美术感兴趣,
其他功课门门不及格,
“我天生不喜欢学校这种地方,
每天都是在父母的棍棒威胁下,
哭哭啼啼去上学。”
上学经常旷课,
不知道怎么面对老师,索性不读了
▲《老鹰捉小鸡》熊庆华
他父亲更,尤善木工,
却从没有想过把自己做木工的技艺遗传给儿子
没想到那点与艺术沾边的基因,
熊庆华全遗传了去,并且成倍地发扬光大。
▲《复眼观照》熊庆华
1992年16岁的叛逆年
不顾家人的反对,辍学回家
每天做一些基本的农活
比如收割稻谷、后来养殖成风,家里承包鱼塘
除开农忙时节,
他都宅在二楼的杂物间读书绘画,
村里人开始对他冷嘲热讽
但他下定决心
“一定要比书上画得好”。
▲《城管来了》熊庆华
他攒点钱就骑自行去穿过5个镇子,80多里路,
就为了去市区买只画笔或买本“毕加索”。
回一趟四五个小时,
累得腿脚酸麻,
并且暗暗发誓下回再也不去了,
但只要钱一攒够,
他就又跨上那辆咣当咣当响的破车子。
▲毕加索的这幅画影响了熊庆华
过了几年,
村民对他的“爱好”越发不能理解。
“你是独子,是顶梁柱,
即便不能光宗耀祖,也不能拖累父母啊,
年纪轻轻,天天画画,
像个什么样子?”
▲《赤练蛇》熊庆华
不仅如此,还连着他父亲一块“教训”:
“你说你不抽烟、不打牌,人又这么能干,
偏偏养了个不知道挣钱,
天天画画的儿子,
将来可怎么办呐!”
庆华少言寡语,
对这些闲言碎语从来不管,
母亲听多了这些“好言相劝”难免焦虑,
但他的父亲却偷偷给他买书买颜料,
而且相信他将来能成个“手艺人”。
▲《火烧云》熊庆华
80年代在农村种地尚能赢得尊重,
90年代人们纷纷开始下海,21世纪初风潮更胜。
庆华成家后,生计也愈发艰难。
耕田捕鱼,流水线打工
(去深圳还被骗光了所有积蓄),
▲《消失的树》熊庆华
回家之后像个落魄的失败者
他很不甘心
梦想在大芬村当个美工
谁知道又碰了一鼻子的灰
“我们这里需要商品,不是原创”
两次失败
受到了严重的打击
回镇上做起了送奶工
剩下时间就可以画画
有时候昼夜不停地画
完全忘了生活给他的打击
▲《爬坡》熊庆华
他回忆说,湖北平原的冬天滴水成冰,
他戴着半截手套画画,夏天捂着痱子画画……
当时28岁的他,孩子已经4岁,
空有个画室堆着2米多高的画,
口袋却没什么钱。
“大城市我也去呆过,
那里的繁华对我没任何吸引力,
让我感受最深的只有两个字:
噪音。
▲2012年《哥哥的婚礼》熊庆华
“我要求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有创造力,
有好玩的新的地方,否则宁可撕掉。”
画了撕,撕了画,
外人都说他开始“走火入魔”了……
▲2010年作品《跳绳》熊庆华
直到家人、包括他当时的同学
过年串门走进他的画室,
看到他一屋子的画,傻眼了:
简陋残破的杂物间里,
堆的全是画。
偶然间
他的一位朋友雷才兵被这类写实的创作打动
用相机拍下传到论坛上,看见网友开始留言评论
谁知道网友也彻底被这个“疯子画家”震惊了
接下去的5年,帖子累计了百万点击量,这是熊庆华远未想到的结果
这么多年,熊庆华习惯了把画挂在屋子里自我欣赏,看厌了换下来,再挂新作上去
累计一百多万的点击
也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
如果没有这一次的网络传播
熊庆华已经动了放弃绘画的心
之后,收藏家、艺术机构纷纷找上门
只为求的他一幅作品
▲2013年作品《渔民》熊庆华
2010年,大约有10人要熊庆华的画他普遍开价3000元一幅作品,
最高的一次是一幅关于老鹰捉小鸡的画和一幅关于跳绳的画各1万元卖给了成都一家画廊
父母和邻居对他的态度180度转弯,他们很诧异,这画居然能卖这么高的价钱。
▲2014年作品《驮》熊庆华
画了28年,整整34岁
他终于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
在这28中的酸甜苦辣
只有他自己能品味
2015年1月31号
熊庆华首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
众多艺术家、大咖前来欣赏他的画作
赞不绝口、并被称为“中国的毕加索”
同办个展之前相比,
熊庆华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,
谈到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,
他则笑称:“像以前买画画的颜料时,
都是拣便宜的买;
现在就能用那些高档颜料了。”
对物质并不敏感的他
依旧不修边幅穿着布衣布鞋,
大部分时间,他仍然跟家人一块儿
住在湖北仙桃的乡村住宅里。
用绘画跟沉默寡言的自己和世界沟通。
期间不时会有
一些作品爱好者慕名前来,
寻访至他家中同他进行创作方面的交流,
也有前来商议购画的。
这是熊庆华作画的一张儿子画像
时下,艺术界内也存在着不少炒作现象。
熊庆华表示,
他本人倒并不排斥这种现象,
但也不赞成过度的炒作、完全脱离实际,
适当的炒作对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
是能够带来一些帮助的,
而且可以让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
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。
▲《永生的乡村》熊庆华
起初,毕加索的作品
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
他尤其对毕加索作品
所表现出来的立体和拼凑的风格感兴趣。
另外,他也很喜欢一贯以肥胖造型的绘画
和雕塑著称的哥伦比亚艺术家博泰罗。
▲《女人头像》熊庆华
策展人赵燕认为,
熊庆华对于乡村的情感是复杂且细微的,
在夸张、戏谑、扭曲、爆破性的视觉呈现中,
传达的是他对乡村的另一种温情和寄托。
杀鸡宰猪、撒网捕鱼,
乡村的生活在他的笔下鲜活地复苏了,
在展现乡民勤苦耐劳、贪小利、好赌博的习性的同时,
也宣扬着他对城市化的抵触。
▲《母亲河》熊庆华
几十年来,
熊庆华在情绪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地
受着自己绘画创作的影响,
画画已经俨然成为他生活中
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谈到画画对他所具有的重要性时,
他直言“就和生命一样重要。”
▲《旋转与扩张》熊庆华
● 薛之谦参加《吐槽大会》那一期,他在节目最后有一番话感人至深,他说道:“这个时代,只要你真的有才,是要真的有才哦,就绝对绝对不会被埋没。”他是过来人他很懂,沉寂了十年的他,正是因为坚持不懈的在朋友圈发段子,然后才能再次大火,被人熟知的。
你有梦想吧?你喜欢画画吗?
现在你会因为技术的不纯熟
而屡屡被生机所迫嘛?甚至想过放弃吗?
不要认输,
因为无数坚持的人
都被从角落里面挖掘了出来
并且走向了成功。
如果你真的有才,愿意认认真真学习
掌握一门纯熟的技术,
那么你也必然不会被时代无情的埋没。
熊庆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
一位41岁的农村汉子,20多年来痴情于绘画
在广袤的江汉平原的田野
“ 画 ”出自己了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
来源:网络